清朝官帽上的顶级珠宝

编辑:admin 日期:2019-03-03 13:16:19 / 人气:

近来有一部热播电视剧名叫《芝麻胡同》,讲的是老北京酱菜园子的故事。剧中主人公严振声有一祖传的清朝六品顶戴,被视为“镇店之宝”,据说光上面的顶珠就价值“一万现大洋”。小小一颗顶珠竟如此值钱,其中有什么玄机?这就要从清代官帽的品级说起了。
一品顶珠:红宝石
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都知道,清朝官员的朝冠被称为“顶戴”,这种帽子通常配有花翎,所以又被叫作“顶戴花翎”。顶戴看上去大同小异,但您若仔细观察,就会发现每一只顶戴的最高处都有一颗珠子,这些珠子被叫作“顶珠”。
顶珠通常镶嵌在金属底座上,小巧精致,色泽各不相同,有的看上去呈十分通透的红色或蓝色,有的则呈不透明的红色或白色,还有的呈金属色……在外行看来,顶珠只是一种装饰物,因人喜好而各不相同;事实上,对于顶珠的材质,清政府有着严格的规定,不同色泽象征的是不同的官阶。
清礼规定,一品顶戴应嵌红宝石,并配黄金底座。
红宝石被誉为“彩色宝石之王”,其产量十分稀少,且产地不多,主要分布于缅甸、斯里兰卡、泰国、澳大利亚等国,就宝石质量而言,以缅甸、斯里兰卡的红宝石为最佳。红宝石以其稀少难得,而成为象征一品大员的珠宝。此外,清朝皇帝与亲王的冠冕上也常有大块红宝石装饰,由此可见清朝皇室对于红宝石极其痴迷。
我国古人很早以前就发现了红宝石的存在,有学者认为,古代所谓的“火玉”其实就是红宝石。红宝石在我国的流行始于元代,据史料记载,当时缅甸“孟密宝井”(即抹谷)盛产红宝石,不少传入中国。此后明清两代,缅甸的红宝石大量出口中国,主要供皇室享用。清代宫廷红宝石库存惊人,即便是在清末依然数量可观。比如慈禧太后的陪葬品里就有红宝石朝珠一对,红宝石佛27尊,红宝石杏60枚以及红宝石枣40枚。
目前,清朝一品官员的红宝石顶珠多见于博物馆,民间鲜有发现,其价值据称在百万元以上。
二品顶珠:红珊瑚
清礼规定,二品顶戴应嵌红珊瑚,并配黄金底座。
红珊瑚位列红珊瑚、珍珠、琥珀三大有机宝石之首,它生长在200米至2000米的大海深处,开采极为不易。俗话说“千年珊瑚万年红”,红珊瑚由珊瑚虫堆积而成,生长极为缓慢,20年仅长一寸,300年才长一公斤,其价格为黄金的几倍乃至几十倍。清代二品官员涉及太子少师、太子少傅、大理院正卿、翰林院掌院学士、总督、巡抚等要职,皆为朝廷栋梁,以红珊瑚为顶珠,恰恰象征其人才难得。
相比红宝石顶珠,红珊瑚顶珠的存世量较大,民间亦有收藏。2015年,一枚品相完好的红珊瑚顶珠在香港某拍卖行上拍,最终以3.8万元成交。该顶珠直径仅3厘米,就其体量而言,价格已然不菲。
三品顶珠:蓝宝石
清礼规定,三品顶戴应嵌蓝宝石,并配白银底座。
在宝石学上,红宝石与蓝宝石合称“刚玉”,但蓝宝石的产量较红宝石更大,分布范围也更广。由于蓝宝石色泽优雅,其受欢迎程度不亚于红宝石,所以价格上与红宝石相比毫不逊色。我国明清两代,蓝宝石也从缅甸大量输入,缅甸地区产的蓝宝石质量上乘,其呈鲜艳的蓝色,可产生六射或十二射的星光,令人目眩神迷。与红宝石一样,清宫中蓝宝石储量也十分惊人,据说慈禧的陪葬中就有蓝宝石饰物上千粒,其中重68克拉的大粒蓝宝石就有18粒。
事实上,古代质量上乘的蓝宝石较红珊瑚更加珍贵,但由于蓝宝石颜色偏暗,不够醒目,所以只能位列红珊瑚之后,成为大理院少卿这样三品官员的象征之物。
四品顶珠:青金石
清礼规定,四品顶戴应嵌青金石,并配黄铜底座。
清代三品与四品官员间有一道分水岭,二者权力、待遇差距甚大,这点从其顶珠的材质可见一斑。青金石在中国古代亦为一般珠宝,有璆琳、金精、瑾瑜、青黛等别称。青金石经丝绸之路由阿富汗传入中国,其通常为集合体产出,呈致密块状、粒状结构,颜色为深蓝色、紫蓝色、天蓝色、蓝绿色等。此外,青金石还是古代天然蓝色颜料的来源之一。
我国古代,青金石因其天蓝夹金的色彩而受到一些帝王的青睐。近现代地质学家章鸿钊在其著作《石雅》中阐释曰:“青金石色相如天,或复金屑散乱,光辉灿烂,若众星丽于天也”。清代四品中多出学士、中书,负责编纂、修缮文献,以青金石配之,或许正是皇帝对于学士们“若众星丽于天也”的期盼吧。
五品顶珠:水晶
清礼规定,五品顶戴应嵌水晶,并配黄铜底座。
水晶就是二氧化硅结晶,我国古代,民间又称之为水精、水玉、白附。清代学者赵翼在《骇余丛考》中说:“水精出信州灵山下,唯以大为贵;今信州并不产次,而(福建)漳州所产白者最多。”古代水晶特别注重体量和级别,一般来说水晶杂质越少,级别越高。清宫旧藏中有大量无暇水晶工艺品,其中以大型摆件居多,工艺上乘,玲珑剔透。
水晶虽属于宝石,但其产量较高,即便在古代,也不是特别贵重。而以水晶作为五品官员的象征,自有其用意。长期以来,水晶以其晶莹透明、温润素净而被人们视为纯洁之物,清代五品官员虽官阶不是很高,但其中不乏宗人府理事官、太医院院使这样与宫廷走得较近的职务,这样一来,皇帝自然要求他们的心如水晶般澄明,忠心可鉴。
六品顶珠:砗磲
清礼规定,六品顶戴应嵌砗磲,并配黄铜底座。
在前面提到的电视剧《芝麻胡同》中,主人公严振声的祖上为清朝六品官员,其传家顶戴上的那颗被无数人垂涎的白色顶珠,便是砗磲制作。
砗磲是一种巨大的贝类,其外壳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状之沟槽,其状如古代车辙,故称车渠,后人因其坚硬如石,在车渠旁加石字,便成了砗磲。砗磲外壳与珊瑚同属有机宝石,打磨后温润如玉。时下砗磲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海洋生物,因而禁止捕捞、开采。
古代砗磲来之不易,比青金石、水晶都要贵重,可为何做成顶珠后代表的品级并不高呢?砗磲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洁白,被誉为世界上最纯的白色,所以容不得瑕疵,古人常以其象征洁净。从清代六品官员的组成来看,其中大多为京官,而外官也包括京县知县、通判这样的“肥差”。由此看来,皇帝或许是以砗磲提醒这些官员们要廉政奉公、洁身自好。
七品及以下顶珠:黄金
清礼规定,七品顶戴应嵌素金,七品以下为镂金。
清代卖官鬻爵现象比较严重,许多七品及以下的官职都是买来的,对于这些不差钱的“土豪”,也就没必要规定得那么严格。不论是素金还是镂金,一般都由官员自己决定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清礼对于顶珠的材质虽有严格规定,但有时朝廷为了节约开支,发的官帽上并不一定有货真价实的宝珠。比如清雍正八年,就以颜色相同的玻璃顶珠代替了宝石。乾隆以后,朝廷所发顶戴上的原装顶珠基本上都是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制成,称作“亮顶”“涅顶”,至于黄金更是被黄铜所顶替了。
清代的玻璃顶珠远观与珠宝无异,但近看一眼便知真假。一些有财力的官员碍于面子,获得顶戴后,就私下把顶珠给换成真的,把原装的偷偷藏起来。现如今,市场上也有一些清代玻璃顶珠,价格通常不过万,您若遇到真品也可以入手。

现在致电 0531-66622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Top 回顶部